2023-08-15 8:40:02 来源:三峡都市报
三峡科技馆主体封顶。
三峡科技馆效果图。
配套设施抓紧建设。
施工人员作业中。
本报讯 (记者 尧华燕 文/图)绿色节能,建筑也可以做到。在万州区,重庆市首个、西南地区首批获得“近零能耗建筑”认证的公共建筑——三峡科技馆即将建成。8月14日,记者从三峡科技馆建设现场了解到,经过全力推进,三峡科技馆目前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室外装饰装修,预计明年上半年全面完工。建成后,这将是万州区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
科技馆主体全面封顶
力争明年上半年完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三峡科技馆在长江北岸拔地而起,“大鱼”“小鱼”尽收眼底,整体形象展现眼前。现场,龙骨架焊接、幕墙安装、室内装修一派火热。
中建八局万州北滨公园项目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三峡科技馆主体大部分采用钢结构,目前已全面封顶,进入了装饰装修阶段。其中室内已完成了消防管网安装,正进行机电安装,室外正推进外立面施工和金属屋面施工,力争明年上半年全面完工。
据悉,三峡科技馆外立面由7000多平方米的玻璃幕墙和石材组合而成。玻璃幕墙安装则是装饰装修阶段最复杂的施工,主要采用先焊接龙骨架,再把玻璃安装在龙骨架上的方式进行。设计中,玻璃立面通过不规则曲面,形成“鱼鳞”造型,不仅美观,贴合整体形象,还是绿色节能建筑的一项技术体现。但这样的设计,也给施工带来了挑战。由于玻璃平均重0.5吨,最重的接近2吨,加上高空施工、非直面安装等,施工难度较大。为此,施工单位除了实施科学严格的安装方案外,现场还投入了登高车、曲臂车、吸盘车等作业车配合玻璃幕墙安装,确保施工有条不紊推进。
三峡科技馆总建筑面积约2.98万平方米,是北滨公园最具特色的一栋公共建筑,主体由东西两条并置的形如鱼的弧线式形体构成,其中“大鱼”为四层建筑(含半地下一层),高约30米,“小鱼”为三层建筑,高约23米,建筑主体呈大小“双鱼”造型。
按照中国近零能耗
建筑技术标准开发建设
在设计施工中,万州区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按照中国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开发建设三峡科技馆,致力于把科技馆打造成三星级绿色建筑范本。
据三峡发展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崔愷院士团队设计,充分采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主动式节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其中,建筑“鱼身”部位采用了智能感应外窗,结合立面“鱼鳞”进行仿生设计,保证了自然通风和采光效果;屋面穹顶部分,创新采用热致调光玻璃,实现不同室外环境下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自动响应;空调系统选用双冷高效热泵,大幅提升设备用能效率;屋顶在保留原有绿化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并与屋面架构实现了一体化设计,实现项目本体节能率35.64%,太阳能光伏系统,光伏板应用面积达到3350平方米,年发电量约60万kWh,综合节能率达到64.45%。具体来说,三峡科技馆相比常规建筑,围护结构年负荷将下降约35.7万千瓦时;空调系统能耗每年可节电约54万度;电梯每年可节电约1万度;智能照明系统每年节电约19万度。
2022年底,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2022年第三批近零能耗建筑测评项目”结果公示,三峡科技馆顺利入选,成为重庆市首个、西南地区首批获得“近零能耗建筑”认证的公共建筑。
近年来,万州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引导新建建筑采用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建设,在绿色节能建筑方面取得了突破。绿色建筑划分为基本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评价等级越高,要求越高。作为三星级绿色建筑,三峡科技馆建成后,将成为万州乃至三峡库区绿色建筑标杆,示范带动三峡库区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