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易思荣:揭开植物奥秘的“三峡草药专家”

2023-08-05 12:38:38 来源:三峡都市报

易思荣(右)涉水过河。

易思荣(右二)给学生讲授植物知识。

他隐藏起身上的伤口,义无反顾地跑向他装在心里的森林田坎;他以舍我其谁的气魄,屡屡在危难时刻担当起百姓的坚强后盾;他和一棵树、一丛草、一朵花较起了劲儿,一年年、一趟趟、一次次的观察记录有了震惊全国的发现;他用无私大爱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保护生态、服务社会的道路上演绎出一段段佳话。

他就是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易思荣,2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三峡库区,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和中药材栽培研究以及教书育人工作,7600多个日日夜夜,100万公里以上的行程,200多双跑坏了的登山鞋,换来了累计采集各类药用植物标本3200余种16000余份,每年发表新物种2个以上……他是令人钦佩的“草药专家”。

记者 吴雅娇 文/图

A

一份严苛的作息表

40年干完常人60年的工作

早上六点起床,工作一个小时以上;驱车上百公里到达考察地;中午泡自热米饭的十分钟仍在抓紧时间压制标本;晚上驱车返回,整理调研数据,制作植物标本,忙碌到12点以后,第二天六点准时起床……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这样一份高强度的作息时间表,易思荣每年至少280天都这样度过,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不论风霜雨雪,有人算过,易思荣用40年可以干完常人60年的工作。

与严苛紧张的作息时间相比,在野外还面临着数不清的风险,如地质灾害、天气变化、遭遇野生动物袭击、高处坠落、饥饿、高寒缺氧等等,但易思荣老师从未退缩过。

20多年来,易思荣就这样以地为床、天为盖、宿山洞、攀陡崖,啃冷馒头、喝山泉水,起早贪黑、摸爬滚打,每年行程数万里,踏破登山鞋数百双。科研人员是铁人吗?显然不是,易思荣已经记不得多少次被毒虫毒蜂蜇伤、多少次摔倒、多少次绳降下山、多少次涉齐腰深的水过河。2020年6月,因意外落石打伤小腿,但是他只短暂地休息了几天就投入工作,导致伤肿长达半年之久。

易思荣的言行感动着团队里的每一位同志,大家以他为榜样,从寒冬到酷暑,靠铁的意志、钢的精神,用双脚丈量着巴蜀云贵的河山大川,用执着在专业领域里深耕探索。

B

一场场生动的现场教学

既教书又育人的“中国植物活词典”

对于易思荣的学生而言,最期待的就是和他一起去野外上实践课。因为凭借每年长达280多天的野外工作经验,易思荣总能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形成一个个教学案例典范。

易思荣喜欢将课堂搬到自己熟悉的大山里、基地中。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药用植物变成药材的过程,易老师现场采集中国旌节花的茎切段,他将髓心捅出,并指导同学们自己动手完成操作,让他们真切感受了植物变成药材的神奇。易思荣还带领同学们进入中药材生产基地,现场讲授各种中药材种植、管护、病虫害调查及防治等专业知识。

学生们说:“每次进山,见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植物,有很多我们都叫不上名来,逮住机会就向易老师请教,易老师仿佛一个移动的‘中国植物活词典’,总能悉心而专业地给出答案。”“跟着易老师能学到很多课本以外的知识。”

事实上被学生们称为“中国植物活词典”的易老师,不仅教授专业课上的知识,更引导学生做人做事。

每次在山里面产生的生活垃圾,易思荣都全部带出来,沿线遇到一些很难降解的垃圾也会带走,他没有过多强调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为生态文明的积极践行者。

他的热心肠也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有时候在野外工作遇到不法分子布设的猎套兽夹,易思荣会冒着自己可能被夹伤的危险逐个清除,这不仅保护了野生动物,也解除了行人受伤的危险。

易老师用实际行动,为孩子们上了一堂堂最好的专业课和人生大课。

C

一次次有价值的惊人发现

每年发表新物种占全国总量1%

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易思荣立下“要用专业学科去为人民做一些有用工作”的志愿。

在一次全国野生重点保护植物调查过程中,易思荣凭借过硬的专业积累,在重庆市城口县发现了消失100多年的崖柏。这是自1894年以来有关崖柏报道之后第一次发现野生崖柏的存在,那一刻他格外兴奋,并通过《植物杂志》向全世界宣告了这一重大发现。2021年他积极向国家林草局建议并最终得到采纳,将崖柏列入了国家一级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同时将仅产于重庆市的南川木波罗、荷叶铁线蕨等植物也推荐列入了保护植物名录中,使得这些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正因为这些积极工作和突出贡献,易思荣从2005年起连续5届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聘为中国植物专家组成员,并于2022年12月被国家林草局聘为国家野生植物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但对于易思荣而言:“荣誉不是目的,只要能够保护植物,就是最有意义的。”然而,发现新植物,给植物建立“户口簿”,远比想象中艰难。面对困难要放弃吗?易思荣的字典里没有“放弃”二字。

一次次徒步攀岩,一次次观察记录,两物种从发现到采齐全部材料均历经了长达3年多的时间,前后往返收集10次以上。在重庆彭水县发现的灰岩叶下珠,它有隔年开花结果的习性,同时受到近年持续高温干旱的影响,该植物自2017年被发现直到2021年才采集到完整的花果标本并被正确描述,直至2022年被合格发表,时间长达5年之久,总共前往20多次。在行业领域他无疑又是最富有的人,近5年内他主研科技部基础资源重大专项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国家林草局野生植物资源调查重大专项项目1项,主持重庆市科技局、卫健委、农业农村委、林业局等科研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9篇,出版专著12部册,每年野外工作时间平均达到280天以上,已经累计采集各类药用植物标本3200余种16000余份,发现野生植物新物种20余种并合格发表10种。他每年平均发表新物种2个以上,占全国总数量的1%。

这看似小小的1%,却饱含着易思荣100%的努力,他在与大自然的天人感应、无畏探索中,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领域里作出卓越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研人员的崇高人格。

在野外考察时,易思荣常常背着工具包,衣服沾满泥土。他索性把自己当成老百姓的“自己人”,走进田坎,深入群众,将“专家门诊”开到百姓身边,推广农业先进技术,解决百姓现实难题。

师者本色,动人情怀。20多年来,易思荣跑了100万公里以上的行程,跑坏了200多双登山鞋,但他依然乐此不疲:“等我哪天跑不动了,就不跑了。”他的话语里传出坚定的力量,眼睛里闪烁着动人的光辉。

延伸阅读:
  1. 2023年08月05日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易思荣:揭开植物奥秘
  2. 2023年07月01日
    日前,由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承办的“渝东北区
  3. 2023年04月22日
    春风送暖,绿柳扶苏,在明媚的春光里,近日,重庆三
  4. 2023年04月10日
    近日,国产先进的超高端CT-联影天河320层CT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22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