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8 9:27:54 来源:三峡传媒网
万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角。
“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浓浓乡愁”,是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梦想。
如今,在万州的西南片区,一块幅员面积254平方公里,涵盖甘宁镇、龙沙镇、瀼渡镇3个镇全域以及新田镇、柱山乡、高峰街道部分村居的土地上,这样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这里,就是万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交通发达,资源禀赋优异,是万州现代农业最发达、历史文化最厚重、乡村旅游最富集、市场主体最活跃的地区。
近年来,万州以园区为核心区域,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玫瑰香橙”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及全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区。
产业发展有宽度
清晨的薄雾轻拂着蓝莓园。一大早,甘宁镇新农村8组“熙丰蓝莓基地”的果农就开始忙碌起来。采果、挑拣、装包……数十箱刚刚摘下的果子,分拣不同品种摆放,颗颗都有一层薄薄的果粉。一颗鲜果入口,唇齿间便清香满溢、回味悠长。“快尝尝!这叫‘奥尼尔’,果大香浓;这叫‘薄雾’,淡薄荷香……我们有十多个品种呢!”果农们热情地招呼着,言语中有说不出的欢喜,“这些蓝莓要运往北京、上海等地的市场,这几天客商几乎隔一天就拉走一车,有多少要多少。”
基地所在的甘宁镇是产业园的“核心”。通过近年来的持续打造,甘宁镇果蔬两大产业已经成型,包括蓝莓在内的多个品种发展迅速。而在所有产业中,最负盛名的要数晚熟柑橘。
玫瑰香橙其实是一种塔罗科血橙,源自意大利西西里岛,引入万州后,品质性状进一步优化,果肉着色更好,香气更加浓郁,口感更加细腻,被人们称为“柑橘中的皇后”。在产业园内,已有玫瑰香橙种植达9.55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果园基地100个。基本实现了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营销品牌化生产。
科技支撑有力度
通过万州特色农业产业大数据平台,就可以实时看到生态猪场内的画面,还可以看到全国生猪市场行情,这里就是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位于甘宁镇的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集三峡柑橘技术研究中心、长江上游珍稀鱼类繁育研究中心、重庆三峡中药种植与加工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于一体。
去年5月,万州区决定组建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来,两个多月的时间,科创中心全新亮相。
科技创新中心运营以来,先后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联合组建了畜牧科学院万州分院,引进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三峡柑橘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平台、21家市级技术研发平台入驻,围绕主导产业节本增效、疫病防控、粪污处理等15项三峡山地高效农业重大课题揭榜攻关。不仅如此,产业园积极培育经营主体创新创业新动能,同步引入中科无抗、山东鲁抗、重庆农神集团等现代农业企业加速成果转化运用,投资新建益生菌饲料厂和有机肥厂,初步搭建起“产学研用”生产格局。
绿色发展有深度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让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是产业园一直发展的思路与理念。
走进万州龙沙镇雨台村生态养猪场,猪睡在网床上,楼下的粪便不用水冲,被自动刮粪器一刮就收纳到圈舍外,然后进入发酵池与秸秆、益生菌等深度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后用于附近果园。整个养殖场不闻臭味、不见污水,“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的养殖技术,既实现了污染零排放,也促进了生猪产业的发展壮大。
生态养猪不仅解决了养殖户对污染的担忧,还让村民多了增收致富的途径,实现了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
近年来,我区以园区为核心区域,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玫瑰香橙”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及全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区。
绿色种植打造绿色产品,绿色产品赋能美好生活,产业园内生产的“两品一标”累计达63个。“万州玫瑰香橙”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甘宁红”玫瑰香橙品牌被评为市级著名商标,“万州玫瑰香橙”连续三届获“三峡杯”优质晚熟柑橘评选“果王”奖。四月红、天奥、豪田等20余个玫瑰香橙园先后获准绿色食品认证和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
联农带农有温度
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要。
园区积极鼓励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现有龙头企业49家,其中市级及以上龙头企业13家、区级36家,这些企业积极探索“农业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建设模式,一方面抱团发展抵御风险,一方面带动园区3.06万农民通过各种形式实现就业。
对于村民和养殖业主来说,养殖业主与德康集团签订代养协议,每头生猪获得代养费200元。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生态猪养殖场签订入股合作协议,农户在自愿参与的前提下,采取合作抱团方式,自筹资金投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或合作社再投入生态猪养殖场,年收益不低于合作投入资金的8%。
在主导产业方面,成立玫瑰香橙产业化联合体,农民参与柑橘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从事修枝整形、病虫害统防统治、采摘运输、洗果分级等生产服务,增加农民务工收入。通过多渠道植入农民增收机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600元左右。
记者 应凤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