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30 10:13:31 三峡都市报
医生查看患者病情
本报讯 (记者 李成敏 通讯员 钟雪琳 文/图)“你好,请问是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医务部吗?我是区上海医院医务部主任余根秀,我们请求贵院心内科专家急会诊,指导急性心梗抢救工作。”余根秀一边有条不紊指挥抢救工作,一边通过电话向上级医院请求支援。
近日,区上海医院急诊科接诊一例35岁突发胸痛患者。值班医生及时处理后考虑“急性心肌梗死”,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拟转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胸痛中心治疗。但患者病情骤然恶化,值班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抢救。
“患者是长途车驾驶员,长期作息饮食不规律,长期大量吸烟等不良习惯是导致这次发病关键因素”。急诊科副主任向可佳一边作胸外心脏按压一边向及时赶来参与急会诊的各位专家描述病情。作为在临床一线工作20多年的医生,临危不乱和经验丰富是他的不二法宝。
“患者两份心电图对比发生明显改变,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随时出现,预后很不理想”。心内科主任郑忠毓认真分析手里的心电图结果,同时向在场的年轻医生护士讲解专业知识。
五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时间一点点过去,患者生命体征逐渐恶化。抢救室外的街上一片春意盎然,抢救室内却上演着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营救”。轮换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的医护人员早已衣衫湿透,却不敢放弃万分之一的机会。
“等一下,我好像摸到了颈动脉搏动。”参与抢救的心电图室主任冯伟突然说。胸外心脏按压立即暂停。结合心脏听诊和监护仪,考虑室性心律失常。抢救近80分钟后,患者终于有了好转迹象。
“结合患者的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综合考虑,诊断是明确的,抢救符合临床规范。但目前转院风险太大,建议继续就地抢救。”及时赶来会诊的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建军立即加入到抢救工作中。他的分析中肯又浅显易懂,让家属明白了患者的情况,一致决定就地救治。
“感谢杨主任的指导,给了我们吃了定心丸。现在患者有了复苏迹象,大家的初步抢救有效,现在将患者转运到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全程参与抢救工作的业务副院长伍立德如是说。
据了解,该患者病情稳定后已经转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进一步治疗,病情正逐步恢复中。
据区上海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一例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营救,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都可能造成不可估想的后果。此次抢救的成功与医院多科协作密不可分,医院多个科室团结一致、倾力合作、抢救及时、诊断准确,是此病例抢救成功的关键。而此次抢救工作的成功,也离不开区内上级医院及时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