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9 10:02:53 三峡传媒网
大家共同举杯庆祝新春
史老师(右一)给学生们发过年红包,勉励他们合理利用假期,好好学习。
团年餐桌上,霍浩楠与妈妈进行微信视频通话。
三峡传媒网讯(记者 郭澍 凌芸 文/图)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2021年1月6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按下了“暂停键”。高架桥上,红绿灯前,没有了车水马龙,没有了拥挤的人群……
新春将至,归乡心切。无数外乡学子在外一年,祈盼着新年能够回家和家人团聚。然而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其他原因影响,万州各大高校有不少外地大学生选择在寒假期间留校就地过年,这其中就包括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籍学生王思源、霍浩楠、安嘉硕。
情意真,温情家宴暖人心
重庆市万州区、河北省石家庄市,相隔1360公里。
2月7日,农历庚子年腊月二十六。街上的红灯笼挂起来了,各家各户的团年饭也张罗起来了。
早上8点,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教师史宗历就来到超市,他想为留校在万过年的学生们亲手做一顿团圆饭,让他们在远离家乡1360公里外的万州,依然感受到家的温暖。
春卷、粉蒸肉、香肠腊肉……购物车里装满了各式各样极具万州本地特色的食材,考虑到石家庄学生过年习俗的不同,史老师还特别细心地为学生们挑选了手工饺子。
热腾腾的蒸锅架起来,热呼呼的汤锅炖起来,热滚滚的油锅炸起来……厨房里顿时响起了“团年饭交响曲”。
下午5点07分,王思源、霍浩楠、安嘉硕三位留万过年的同学,来到了史老师家里。
满桌的美味佳肴,吸引着学生们的味蕾。“多吃点肉”“再吃几个饺子”……史老师一家人浓浓的新春亲情,感染着学生们。
心牵挂,视频连线千叮咛
儿行千里母担忧。
“这是我第一次离家这么久,而且还是在外地过年。”安嘉硕是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2020级广电学专业的大一学生,谈到自己家,他的眼眶有些湿润。
“我妈妈是名超市员工,疫情期间她们每天工作都很忙,那天妈妈给我打电话,电话里她没有告诉我他们现在的工作状态,却总是一个劲问我吃得怎么样,穿得暖不暖,还不停地叮嘱我假期一定要多看书、少熬夜。”说起妈妈,思乡的泪水在安嘉硕眼眶中打转。
吃完团年饭,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2019级网络新媒体专业学生霍浩楠,拨通了妈妈的微信视频。在视频里,霍浩楠妈妈一个劲地感谢学校和老师,还不停地叮嘱孩子一定要给老师们拜年。“虽然这是自己第一次在外地过年,但我并不觉得孤单,因为不仅有一群同样留校过年的同学相互陪伴,还有老师们也在关心关爱着我们。”
“学校一直很关心我们留校过年的学生的生活情况,校园超市仍在正常营业,食堂还专门为我们开放了窗口,菜品每天都会更新,我们每天还可以提前预约第二天的菜品。”重庆三峡学院传媒学院2018级网络新媒体专业学生王思源说。
史宗历说:“今年寒假,学校每天都定时开放图书馆和运动场,方便在万过年的学生们使用,同时学校也开通了心理咨询热线,时刻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服务。此外,学校在寒假期间还为留校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各个学院根据每位留校学生的专业需要,为他们送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引导他们合理规划假期时间,提升学习成绩。”
“我们会利用留在万州过年的这个寒假,合理规划假期,争取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以回报千里之外的父母及学校老师对我们的关爱。”霍浩楠这样对史老师说。
千里外,飞来深情感谢信
2月8日下午6点23分,史宗历从微信上收到了霍浩楠妈妈齐春霞从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大河镇小栈道村发来的感谢信。
在感谢信中,齐春霞这样写道:“这个时间正是孩子们放寒假的时候,为了防止疫情扩散,所以最担心的就是孩子身在异地回不来。家长着急,孩子更着急。放假后孩子回不来住哪?怎么吃饭?一系列问题面临在家长们面前。史老师怕孩子们想家,不嫌麻烦把孩子们接回家,丰盛的晚餐,热情地招待,南北结合的菜肴,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亲切与温暖。”
齐春霞说:“学校所做的一切让孩子安心,让家长放心,因为疫情防控孩子们积极响应号召,就地过年,却因此组建了一个大家庭,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孩子们知道了爱无处不在,他们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换来的是更多的温情,所以安心读书,有成绩便是对学校和老师最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