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31 21:31:16 看万州
城市绿化=花坛、草坪、公园、行道树?这么理解万州的城市绿化,实在平面了!如今,万州正想方设法让绿化立体起来、丰满起来,向第三维度索要绿色空间。
滨江大堤、城区堡坎、危岩治理、外墙绿化、桥柱绿化、护栏绿化、灯杆绿化……万州立体绿化大有可为。
画面:山岩、堡坎、护栏、外墙纷纷绿起来
5月的万州,三角梅红艳似火。20公里环湖地区,南北滨江大道外侧的堤坝上,繁华满枝的三角梅层层垂吊,如同鲜花瀑布倾泻而下,让城市围上一条彩带。
滨江大堤的三角梅只是万州立体绿化的缩影。作为一座山城、江城,万州多堤坝、桥梁、堡坎、边坡,硬邦邦冷冰冰的钢筋水泥立面、条石坎子在这座城市随处可见。如今,它们大多都被绿色遮蔽起来,甚至成为万州的一景。
诗仙路,每年3月,金黄的迎春花从高高的堡坎下垂至行人头顶,3米多长的枝条缀满花朵,让冰凉的高堡坎变得春意盎然。
4月,太白岩山顶公园和打靶场的蔷薇花墙又刷爆朋友圈。
明年,鲜花瀑布有多一个。牌楼体育场旁的观音岩路紧靠山体一侧,2-4米高的堡坎绵延近2公里。上月,这里完成了立体绿化,栽种下3000株三角梅、1000株垂吊月季。园林专家告诉记者,三角梅、藤本月季都是大型藤本植物,覆盖力极强,生长速度较快,生长数年后基本可将硬质堡坎覆盖,形成美丽的垂吊花瀑景观。
江南新区市民广场,从南滨路到区政府的高度差在盘旋的公路边形成多级高堡坎、高边坡,但它们都被爬山虎、油麻藤、迎春花、月季等垂吊攀爬植物全覆盖。每年春季。金黄、粉红、深紫的花朵纷纷绽放,美不胜收。秋季,爬山虎变黄变红,又是一道风景。
天仙湖拦砂坝和复兴路高架桥,鞍式花箱跨坐护栏两边,牵牛花、太阳花、孔雀草、三色堇等鲜花四季更换,既不占用桥面,也带来别样的立体美。
三峡之星体育馆,一面外墙被植物完全覆盖,多种色叶和开花植物形成大块色彩和形状组合,有紫色、绿色、黄色等,颇具现代感。
立体绿化:生态城市新趋势
2018年5月,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生态城市与立体绿化大会在郑州召开,来自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数百位专家学者和中国立体绿化行业产业从业者相聚一堂,共同研讨中国立体绿化和生态城市发展。
立体绿化,已经成为生态城市发展大趋势。
什么是立体绿化?它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铺贴于各种建、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与传统的平面绿化相比,立体绿化有更大的空间,让“混凝土森林”变成真正的绿色天然森林,是人们在绿化概念上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一次飞跃,是未来绿化的一种新趋势。
立体绿化生态价值巨大,根据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植物生态墙的测定:一堵绿墙,可以节能40%,减少空调负荷15%。不仅如此,绿墙还有保温、滞尘、降噪功能,并让人产生愉悦的效果。
根据上海植物园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上海地区在夏季高温时,屋顶和墙体绿化使建筑外表面温度下降24.6℃,内表面温度下降3~5℃,室内空调可节电20%。维持碳氧平衡,缓解温室效应、城市热岛效应,使建筑物冬暖夏凉,同时吸收噪音、滞纳灰尘、净化空气、增加绿量——立体绿化的价值令人惊喜。
万州探索:堡坎、堤坝、城市家具美化
作为山城,万州处处都是边坡堡坎桥梁,发展空间巨大。作为夏季尤其炎热的城市,万州立体绿化的生态需求更是突出。
因此,立体绿化概念虽然新颖,但在万州,实际运用早就启动。
以道路绿化为例,万州早就将立体绿化广泛用于恢复和改善道路沿线生态景观。万州是山城,城市高差大,道路周边多堡坎、边坡,多混凝土立面。为了美化它们,园林部门大量采用上垂下爬方式,用三角梅、月季、蔷薇、迎春做垂吊植物,以爬山虎、油麻藤攀援墙壁,增加绿量。
近年,万州还将立体绿化运用于道路隔离、护栏美化等。比如上海大道、北滨路二段、三段等安装的隔离花箱。天仙湖拦砂坝、复兴路高架上的鞍式花箱,既作为道路隔离、减缓视觉疲劳、美化城市,也可以预防和遏制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万州申明坝片区还采用了多个屋顶绿化试点,在公厕、小区公用房等屋顶采用植草沟覆盖,美化同时收集、消纳雨水。
立体园艺绿化的使用更早。它是将小灌木或草本植物种植在二维或三维的立体构架上,形成植物艺术造型的一种花卉布置技术,形式有花球、花柱、花塔、花树、花(绿)墙。可置于开阔的广场、游园、庭院供人欣赏。在天仙湖广场、万州港口、和平广场、万安桥头绿地、音乐广场等,园林部门采用艺术花架、立体绿雕的形式,让将植物种植在立体构架上,以植物的形态和色彩搭配出不同造型,经日常精细管理,形成特定植物艺术造型的绿色雕塑或鲜花景观。
运用最成功的是堤坝绿化。多年前,万州就开始在滨江路外侧种植红花继木、三角梅、中华蚊母等植物,遮盖、美化条石和混凝土结构的裸露堤坝,效果明显。经过几次扩大种植,如今环湖三角梅已经近百万株,成了万州新名片。
为了让居民住宅、小区的绿化也立体起来,去年,万州区城管局向广大市民派送了两万株三角梅,鼓励市民进行阳台绿化,效果非常明显。
下一步进军新领域
下一步,万州立体绿化还要向新领域进发。
万州区城管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从近年在外地考察、学习的情况看,立体绿化又有新趋势,即桥体绿化、灯杆绿化。万州在这方面也将开展探索。
“北京、上海、广东、深圳、重庆都有大量成功的例子。”张献龙是绿化领域的专家,他告诉记者,桥梁立体绿化可以软化生硬的桥梁线条,还能起到吸附烟尘尾气、降低噪音的作用。近年各大城市在高架桥、立交桥的两侧或者桥墩设置植物种植容器,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营建立体绿化形式蔚然成风。但桥梁绿化也有局限性,因为植物的向光性,只有透光性较好的桥梁才能采取立体绿化。以重庆为例,桥柱绿化多用于轻轨,就是因为轻轨比较窄,植物采光不受影响。
“桥柱上面,万州可以采用爬藤植物,比如爬山虎。为了丰富色彩和植物颜色的差异,桥柱上面也可选择凌霄花等开花植物来间隔种植。桥底的园林绿化设计可选择八角金盘等荫生区域能生长的植物。总之,还需要试验再推广。”张献龙告诉记者,万州多立交桥、大桥,部分桥柱的密度、宽度可以满足立体绿化要求,但部分桥梁则只能通过护栏绿化来进行。
还有灯杆绿化也可进行尝试。灯杆绿化则是用花架、爬藤植物为灯杆穿上了一层植物外衣,美化城市。万州区园林处曾经尝试设计、制作过灯杆花架,打算在南门口广场试验推出,但没有成功,目前正在改进。
在种种探索中,园林工作者们也发现了不少难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堡坎、桥柱、边坡治理的立面并没有考虑过立体绿化问题。后续进行改造比较困难,效果也不理想。
“比如有些道路边的危岩治理和堡坎、桥柱等,钢筋混凝土立面高度数十米,植物攀爬困难,土壤、水都达不到要求。如果中间增加几级花池花台,施工困难,且可能对原有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只能放弃。”
园林工作者希望,今后的类似工程,城市建设部门和交通建设部门能够将立体绿化纳入先期设计范畴,让立体绿化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空间综合绿化日渐成为现实
万州区城管局表示,今后,万州还将在滨江大堤、城区绿地、桥梁、道路护栏、堡坎边坡等进行各种立体绿化改造。通过各种花卉绿植合理搭配,将使城区的绿化由平面的绿化向立体的、空间的综合绿化转变,由“见缝插绿”式的绿化模式向整体、系统的绿化模式转变。
未来的万州,城市绿起来,绿色立起来,景观层次错落有致,整个城市将更加生态美丽,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