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跟帖

深山种养兴业“脱贫有道”——我区组织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到重点扶贫村天庆村“传经启智”

2018-12-11 15:34:29 看万州

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12月6日,由创业指导师、高校教授、区就业局相关人员组成的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冒着严寒向长滩镇的极深处——天庆村赶赴,为山乡村民种养殖创业“传经启智”。


长滩镇天庆村,全区19个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天庆村开门见山,处处都是山坡,地形狭小,早些年,村里几乎没得产业,村民的收入全靠一亩三分地。如今,在脱贫攻坚强力驱动下,该村发展起了中药材等种植业,养牛户、养猪户、养鸡户也相继成长。但这些种养殖产业在发展过程,也有这样那样的困惑、难题,怎样来破解?专家支招。


不懂用药打死四条猪


徐文印是一位养猪大户,2015年开始建起15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开始自繁自养。今年他已经出栏600多头商品猪,且存栏还有400多头。说起养猪不懂技术“摸黑”的过程,老徐很是感慨:养猪,猪生病,是养猪户最伤脑筋的事。“刚开始,猪生病了,就自己买药给猪打针,结果打一个死一个,一共死了四头猪以后,我感觉不对劲。”老徐说,他赶紧给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打电话,专家赶来后,发现老徐用药不对症,便立即告诉老徐:“打我说的这种药!”结果,专家挽救了老徐的猪场,让猪场的猪重获了新生。


有了这次教训,老徐后来把儿子送到了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去读书、去培训养殖技术。“养殖一定要学技术,不能蛮干,靠经验‘摸黑’,是要付出代价的!”老徐的“前车之鉴”,也引起了在场其他养猪户的共鸣。项德方、项德荣俩兄弟都是当地养鸡、养猪大户,虽然他们现在每年都有很大的收益,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摸黑”时间,前几年由于不懂养殖技术,都有过功亏一篑的过程。天庆村3组王成涛是一位返乡农民工,他说:养了8年的母猪,从一两头发展到现在的70多头,他前期就在4年时间的摸索当中走过来的。


埋头拉车不问路,这也许就是农村创业人员存在的一个通病。在专家看来,农村存在技术信息或政策信息都不对称的事实,靠经验创业兴业。这里要提的建议是,农村创业人员在发展产业过程中,一定要有创办公司的思想,变“蛮干”的无限责任为“巧干”的有限责任,大不了失败后,在有限责任的范围内“从头再来”。再就是创业之先,就要多请教、多找专业人士或专家了解学习相关养殖种植的专业技术,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农村商品要用好电商平台


在天庆村5组一个名叫古竹坝的地方,半山腰上住着20多户100多人,进入秋季,周围的树林染上了红黄等不同颜色,在他们居住房屋下面的一大片田地里,却是绿油油一片。


走进一看,地里长着的植物像芹菜一样。业主彭立胜说,他于去年在这里流转了170多亩土地种上了前胡和百花等中药材,当年种当年收,见效快。


据了解,去年,万州区佛手果协会在5组流转了土地300亩,用于发展中药材。今年已经发展了200亩中药材,地里栽上了前胡、白芍、天丁等6种中药材。

种植大户在村里发展产业,也给村民增加了收入。“我在药材基地干活,扯草,打窝,施肥,一天有50块钱的收入。”71岁的冉彦秀家里有五六个人,儿子儿媳常年在外面打工挣钱,她和老伴年纪大了,干不动重体力活,只能种点蔬菜。中药材基地忙的时候,她去干活,主要是扯草,打窝,活路比较轻松,家门口挣的钱老两口的生活费够了,再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年下来,收入有7000多元。


种植带动了山乡村民致富,而老板们却面临的是:后续的规模发展,需要一大笔流动资金。在专家看来,资金可以通过政策性扶持或创业、扶贫贷款支持,而要把产品做好,就必须要有品牌意识,做好认证,即无公害、绿色、生态,靠品牌的力量去占领市场,发展才会长远、可持续,并用好每个村自有的电商平台。同时,要有带动性,让广大农户都参与进来,形成“公司+农户”种植模式,形成规模也形成良性循环。


当天,万州区就业局相关负责人还就就业扶贫相关政策进行了宣讲,并告知,农村创业人员,如果确实流动资金,现在正实施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可以提供帮助。专家解惑,山乡村民创业路会越走越宽。


三峡都市报社全媒体记者 丁靳 通讯员 王林森
责任编辑:黎媛媛
延伸阅读:
  1. 万州区长滩镇休闲广场整治及配套停车场工程 12月07日
  2. 万州区长滩镇休闲广场整治及配套停车场工程 12月07日
  3. 莫恭明在长滩镇走马镇调研时强调 落实精准 12月07日
  4. 万州区长滩镇休闲广场整治及配套停车场工程 12月04日

万州最新资讯,尽在精品万州。

Copyright © 2012-2018 精品万州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