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最后的棒棒》昨日在万州点映
2018-08-16 10:11:00  来源:平湖社区

观影现场

导演何苦在接受采访



     昨日,在万州新城路望江台下的棒棒宿舍小院,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电影点映。《最后的棒棒》这样一部记录山城棒棒真实生活的电影,在它上映前两天,导演何苦将它免费带给了万州的棒棒们。这部电影没有声势浩大的宣发,没有排山倒海的排片,但是它却可能比一些大电影更真实,更感人。8月17日该片将在全国各大院线正式上映。


    背景
    用最朴实的镜头展示时代的背影


    棒棒,这样一个名词,对于生活在山城重庆的我们并不陌生,早些年这些扛着一根扁担走街串巷,随处可见的身影,或许也是山城居民们记忆中山城特有的景象了。而在他们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许多人甚至都未曾仔细了解过“棒棒军”们身为劳动人民的心酸、痛苦以及他们的尊严和伟大。
    四年前,一位名叫何苦的正团职转业军官,毅然走入自力巷53号这栋拆迁楼房,拜一群平均“棒龄”22年的棒棒们为师,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的辛酸苦辣和最真实的人生。
2015年,何苦拍摄出了《最后的棒棒》这样一部13集纪录剧集。播出后,以9.7分的高分牢牢占据豆瓣评分金字塔塔尖。在2016年10月20日获得了第1届金树国际纪录片节最佳短纪录片奖。
    而三年后,电影版《最后的棒棒》将于8月17日公映。这部将镜头对准在山城重庆爬坡上坎、背影佝偻,用一根扁担、两根麻绳挑起一座城市的特殊群体,纪录他们在时代浪潮中的命运转折,可谓这个暑期档里最动人的存在。


    现场
    一群“著名”棒棒赶来捧场观影


    昨日晚上8点,当记者来到位于新城路的棒棒宿舍时,已经有不少棒棒们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边,说笑着,讨论着。
    由于还未到放映时间,一部分棒棒聚在一起说笑。“有人喊我们来这里看电影,说是拍的我们棒棒的故事,吃了晚饭就来看看!”棒棒们一边笑着一边对记者说。记者还注意到有一部分市民朋友们也闻讯赶来,他们则是在一边静静的等着电影开始。
    记者注意到几位熟悉的身影,他们就是曾经与李克强总理合影留念过的棒棒。何绍强,就是其中之一。
    何绍强向记者表示,他从来不觉得自己的工作有多大意义,直到2014年和李克强总理的一次偶遇,才彻底改变了他的看法。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2014年4月27日,李克强总理来渝考察,在他把一位游客在万州采购的土特产挑上船后,他开始往后折返,刚从江边斜坡走近万州港码头平台,就听见一个亲切的声音,“棒棒!”转头一看就看见了李克强总理。
“总理很亲切,他不仅主动握了我的手,还询问我的腰痛不痛,身体怎么样,还说我们很了不起!每一分钱都是流汗挣来的,是中国人民勤劳的象征。我记得很清楚。”何绍强向记者表示,虽然接受过总理的慰问,但是生活里除了偶尔来采访的记者,并没有什么改变,该挑的挑,该扛的扛。
“这次收到消息说要来看什么点映,讲的是棒棒的故事,我们就都来了。还是很期待这部电影。”何绍强充满期待的说道。
    郑定祥也是记者熟悉的身影,他曾经因为拾金不昧上过央视和《今日说法》栏目。
    今年65岁的他向记者表示,自己被邀请来观看这部电影,专门从忠县老家赶来。由于自己用不来智能手机,所以一直以来没看过这部电影的纪录片,但这次专程下来看,他很期待这部电影带给他的感受。


    评价
    棒棒:电影中展现的是我们的生活,很真实!


    晚上8点半,电影开始放映,现场已然坐满了人,还有许多人站在一旁,周围店铺的老板也热心的拿出板凳给大家坐着。
    电影放映到中途,已经有不少棒棒们眼眶微红,尤其是看到剧中人物的悲惨遭遇被自己平静诉说的时候,现场更是有不少男子汉擦起了眼泪。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真实得很!哪个人都是在外面这样子讨生活,哪个人都苦!我们又不一样,又下力,还不一定被人理解,真的辛酸!这部电影很真实!”今年50岁的棒棒崔坤白对记者道出自己的观影感受。
    市民:棒棒们生活不易,很感动!
    电影感动到的不仅仅是棒棒们,现场市民也是啜泣不止。
    在网上看到消息专门从五桥赶来的王军这样对记者说,“棒棒师傅们实在很不容易,挥汗如雨吃苦受累换来一点点力资,真的是血汗钱!吃得差劲住得简陋,实在汗颜自己平时花钱大手大脚,跟他们比起来自己已经算很幸福了。从今往后还是要珍惜自己的生活,不再乱花钱了。”


幕后
    怀揣1300元就开机拍摄


    该片导演何苦拍摄这部纪录片之前,他刚刚从部队正团级转业,当时就想,再不拍“棒棒”,也许就来不及了。
    所以,他头天脱下军装,第二天就揣着1300元钱,带上摄影的兄弟住进了自力巷53号。拍摄初期,摄影是没有付钱的,直到后来自己的工作室开始运作,摄影才拿到钱。
    为什么是用1300元开始的拍摄,何苦说,没有刻意准备,他说如果那天身上只有几百元钱,那他就会用几百元钱开始拍,后来的花销,都是他当“棒棒”挣回来的,跟自力巷里的几个棒棒同吃同住,去感受他们的生活,然后再真实地去记录。
    做场记的詹艳因为朋友关系,当时义无反顾地帮助何苦。摄影师张焱原本就职于婚庆公司,当他到了自力巷后,就感觉被何苦骗了,他以为自己进了个剧组,到了现场才发现,只是跟了一个“棒棒”,还一起住在这简陋之地,何苦让他忍一忍,“结果忍着忍着就爱上了这份工作”。


    电影主题曲由万州人创作


“一根短木棒,风雨扛肩上,带着全家的希望,吆喝回声满城荡……”每次唱起这首主题曲《棒棒》,当“棒棒”时经历的一幕一幕,就会在何苦的脑海里回放。“歌词写得太好了,就像为我的这部纪实片量身打造的一样。”何苦说。
    记者了解到,原来这首《棒棒》的作词者是万州人谭德成。虽然是名业余的歌词创作者,但他参与创作的成熟音乐作品已有15首,其填词的歌曲《百里三峡美如画》和《我们的家园蓝蓝的天》还获得了重庆市“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我的词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家乡的一草一木。”谭德成说,《棒棒》这首歌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万州港口码头上,那些依靠自己的一双手、一根棒棒和一对肩膀生存的“棒棒”。
2015年5月,《最后的棒棒》完成了大部分的后期编辑,何苦也辗转联系上了《棒棒》的作词者谭德成。“第一次给谭老师打电话,他就同意将歌送给我。”这让何苦惊喜万分。
“我们都是为了纪录和赞美‘棒棒精神’,才有了这首歌、这部纪实片,所以我们愿意无偿地拿给他们,用到纪实片里。”谭德成告诉记者。
    记者 向韬 付作侨 实习生 余东 文/图 
>> 查看更多相似新闻
触屏版 电脑版 群号:686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