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贫困村的产业思维
2018-05-29 17:21:23  来源:看万州
一个贫困村的产业思维

穿行在龙驹镇花坪村,中药材试验种植园内,各种中药材苗相连成片,竞相生长;李子基地和蜜柚基地里,整齐的树苗枝叶青青,长势良好……一个个脱贫产业,也是一幅幅乡村美景,让山村更显出勃勃生机。



在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前,花坪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现在,在第一书记李小军的带领下,花坪村大力发展产业,正在悄然发生着华丽蜕变。


制定规划:打造“一园两岸三品四片


来自市中药研究院的李小军是去年9月选派到花坪村任第一书记的,“当时感觉这个村面积大,人口多,又没有什么产业,带领2000多人脱贫致富压力大、担子重”。李小军和村干部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并征求村民意见,理清了发展思路,制定了发展规划,大力发展脱贫产业,改变山村落后面貌。



“我们村的产业规划是‘一园、两岸、三品、四片’。”李小军说起产业发展如数家珍:“一园就是一个中药材试种园;两岸就是东岸和西岸,东岸发展药材,西岸发展水果;三品就是发展中药材、水果、中蜂三个品种;四片就是2组的赤芍基地,5组的蜜柚基地,8组的李子基地, 3、4、6组的桂花树基地。”这个规划能辐射带动全村所有小组的发展,得到了村民们的支持和拥护。


落实方案:“三引两培育”发展产业


产业规划出来了,引进企业参与发展也是关键一步,花坪村的路子就是“三引、两培育”。


李小军介绍说,“三引”就是引企业,让企业参与村里发展,各占一定股份,村里占大头;引专业技术合作社,他们有技术、有市场、有资金,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产业发展失败率;引外出务工优秀青年回乡创业,目前村里已引回了两个本土人才,一个叫石安成,发展了李子基地100多亩,一个叫蒲自军,发展了蜜柚基地200亩,带动村民脱贫增收。


“两培育”就是培育自己的合作社,村里组建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由村集体控股,村民入股,带领老百姓种植中药材,除了分红,贫困户、低保户、残疾户还可优先在合作社务工,60元一天,中午供一顿饭,每人每月有1800元的收入。培育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由村干部蒲自鱼带头,给贫困户、低保户、残疾户每户送两桶蜂子,也可由合作社代养,一年一桶给3斤蜂糖。


大力发展:田野遍布特色产业


站在花坪村8组高高的山坡上,看着李子基地里的树苗长出的嫩绿枝叶,重庆艳渝李李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章艳眼中充满欣喜。身为女性的余章艳,是一个女强人,在我区的多个乡镇都发展有多个产业。受邀在花坪村考察后,余章艳最后认定了8组的这片土地,这里海拔较高,土质优良,适合栽种晚熟李。今年初,首批185亩李子苗栽种完毕。“明年就要开始试产,到时你们再来看,就是另一个样子了。”余章艳信心满满。在李子基地务工的村民谭再菊说:“我要照顾家里出不了门,现在村里引来了老板,我在李子基地务工每天有60元的收入,一年能收入好几千,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花坪村2组的赤芍基地里,年前栽种的赤芍一个劲地生长,今年就将带来收益,预计每亩能收入4000元。在园区劳作的花坪村6组建卡贫困户谢斌说:“这个项目是村里的第一书记李小军带进来的,我自己种了1亩多,务工每天有60元收入,一年1万多元还是很稳当。”


中药材试种园里,虎杖、白部、黄精、大黄、前胡、半夏、石菖蒲、款冬、银杏等各种中药材铺陈在田野间,在这里试种成功后,将在村里推广。

行进在花坪村的田野间,各种产业,生机无限,孕育着脱贫致富的希望。


终极目标:农旅融合发展旅游


“发展产业,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乡村旅游。”李小军说:“村里的中药材产业、李子产业等全都带有观赏性,前面看花,后面收药、采果,农旅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多层次让村民受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李小军说,花坪村的旅游资源不错,归纳起来就是“一树一院一传说”。一树是千年金桂,一院是龚家院子,一传说就是龙驹“龙”的传说源起花坪村。就在明年春天,满山花朵开放,吸引客人前来观赏游玩,再加上古树、古院落,乡村旅游就丰富了。


花坪村的产业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一幅生态环境优美、百姓生活幸福的新农村画卷正在悄然展开。


三峡都市报社全媒体记者 夏荣伟
责任编辑:胡虹
>> 查看更多相似新闻
触屏版 电脑版 群号:686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