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只为那一抹枇杷黄
2018-05-22 16:23:25  来源:看万州
二十一年,只为那一抹枇杷黄

——福建省科技厅对口支援万州枇杷产业综述


1997年,福建省科技厅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满怀政治责任感,以移民增收致富为目标,以优质枇杷“早钟六号”和“贵妃”产业化为重点,坚持不懈对口支援万州区已达21年。



21年来,福建省科技厅累计援助资金1000万元以上,实施枇杷科技项目20个;无偿支持枇杷苗木、穗条3万株;派出强大专家团队250余人次到万州指导枇杷基地建设,培训万州技术人员16人次,就地培训枇杷3500人次;开展计算机讲座和计算机软考培训,受众1000余人次。


壮大种植基地 奠定产业基础


初夏的万州,满目枇杷黄。1998年,由福建省科技厅援建的优质枇杷新品种“早钟六号”350亩核心示范园在熊家镇蜡烛村1组率先开建,拉开万州优质枇杷产业发展的大幕。



为了这一核心示范园的成功,福建省科技厅协调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多次派出专家现场指导,甚至选派优秀的农民技术员在万州常驻半年,从当年采果后到第二年挂果,全周期进行管理的指导,解决了不挂果、裂果、日灼等技术难题,实现示范园的示范推广作用。2013年亩产达到600公斤,户均实现增收2.5至3万元,个别种植户实现株收入1000元。2008年,福建省科技厅把称之为白肉极品的“无冕之王”——“贵妃”引进到万州,建立2个资源圃,开展10多个品种的试验和筛选。


目前,在“标准化、促精品、增效益、带产业”的目标牵引下,从福建省引进的优质枇杷品种种植基地已遍布万州的熊家、分水、天城、小周、武陵、溪口等6个镇乡,面积达3000余亩。


强化技术标准 夯实发展后劲


2012年5月31日,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组织的福建“贵妃”枇杷现场测产和国家品种审定鉴评活动在万州区举行。这不仅标志着万州“贵妃”枇杷的推广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也意味着万州“贵妃”枇杷的标准化管理踏上新的征程。


在长期的引种示范和产业化推广过程中,福建省农科院果树所与本地科技人员一道,按照生产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的要求,2011年编制颁布《万州区“早钟六号”枇杷生产技术标准》。在鉴评会后,又编制颁布了《万州区“贵妃”枇杷生产技术标准》,并形成地方标准备案。技术标准的形成为万州优质枇杷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规范和标准的指引下,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形式,利用院坝会、现场会、培训会、专题讲座等方式,举办各类培训会达95次,培训技术骨干4300人次。同时,还开展“枇杷王、枇杷精、增收大户”等系列评比表彰活动,送技术、送肥料、送农药,有力地促进了枇杷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果农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提高综合效益 做实产业优势


枇杷用途广泛,深加工前景广阔。2013年,万州区食品工业研究所得利用“早种六号”和“贵妃”枇杷,采用低温恒温生物发酵工艺,成功试制枇杷果酒,其口感柔顺、色泽黄亮,充分保留了枇杷鲜果的营养成分,为万州枇杷产业的发展拓展了新路子。


优质枇杷经济价值高,逐步成为万州特色效益农业中重要的亮点,并被纳入万州区特色效益农业重要推广的品种,在众多小水果中脱颖而出成为后起之秀。


同时,作为长江生态林屏障工程优选树种,优质枇杷也成为绿化城市、美化长江的重要树种,实实在在的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福建省科技厅在万州组织实施“枇杷优良品种基地建设试点”“早钟六号枇杷果实生理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万州枇杷良种产业技术研究与示范”“万州枇杷良种引进示范”“万州库区优质批杷品种繁育技术与产业化示范研究”等科技对口支援项目,为万州输入观念、输入资金、输入技术、输入机制,不断拓展对口支援的深度和广度,见证闽万两地深情厚谊。

三峡都市报社全媒体记者 向涛 通讯员 赵昀
责任编辑:胡虹
>> 查看更多相似新闻
触屏版 电脑版 群号:6869196